內容來自hexun新聞
光明乳業不光明的代價
中國經濟網11月23日訊 據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,北京中國百姓一直對食品安全惶惶不安,不知道該吃什麼才安全。而光明乳業(600597,股吧)卻在短短三個月中5次出現問題,先是今年6月,安徽潁上多名學生飲光明奶發生不適。6月26日,光明上市950m l優倍牛奶中滲入少量清洗液體。7月份,廣州市工商局發佈二季度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樣檢驗情況時,光明奶油及減脂芝士片被查出菌落總數超標。9月又出現瞭“酸敗事件”和“違規使用禁用的乳礦物鹽事件”。這不能不讓人對食品安全更不放心。一傢原本很“光鮮”的企業,短時間內接連出現問題,原因何在?是偶然、還是必然?對於這些,光明乳業的管理層是否進行深層次的反思?筆者註意到,在問題發生之後,光明總是第一時間向消費者道歉,並稱將吸取教訓加強管控。這似乎已經成瞭慣例。但消費者認為,光明再三道歉卻沒有改觀,不僅暴露出公司管理漏洞百出,更凸顯瞭企業誠信的缺失。在接連被曝光出問題之後,當地政府對於這傢上海的老品牌乳企也表現出瞭嚴厲的態度。9月20日上海市質監局新聞發佈會上,該局副局長、新聞發言人沈偉民說,光明集團應承擔起保障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,光明品牌必須對得起“光明”二字。對於最新發生的光明奶酪事件,他表示:“企業存在不誠信行為。”我們不禁要問:如此知名的企業在問題頻發後,有沒有一套完整的公司高層“問責制”?為何在問題發生後沒有引以為戒?當光明乳業對不起"光明"二字,更對不得起老百姓的信任時,就要為此買單。我們看到:工商部門已通知各大超市賣場自查光明乳業旗下產品“小小光明寶寶奶酪(寶寶杯)”,對問題產品下架。此外,鑒於光明公司擅自更改產品配方行為未向監管部門報告,上海市質監部門按照《食品安全法》的規定,責令企業停止該產品的生產,並將在進一步調查核實的基礎上,對企業存在的違法行為,依據相關法定程序進行查處,按照五個最嚴的要求,實施最嚴厲的處罰。這是光明乳業不光明付出的直接代價。但光明乳業因為不誠信要付出的更大代價則是失去消費者的信任。當消費者對不信任的產品用腳投票時,那將是企業遭受的滅頂之災。有人說,光明乳業問題頻出都是擴張惹的禍。有乳業專傢分析稱,近年來,蒙牛、伊利放緩瞭擴張步伐,光明為瞭急於搶占二者留下的市場空間,加速擴張,而高速擴張帶來高成本壓力,為瞭節約成本,加上管理沒有跟上,埋下風險隱患。而乳業是特別容易出產品質量問題的行業,如果企業為瞭發展,將誠信、對消費者負責、社會責任等放到一邊,隻會本末倒置,欲速而不達。品牌研究方面的資深人士則表示,品牌價值是企業最寶貴的價值,如果負面不斷,肯定會對品牌造成影響,進而影響到公司的經營。筆者認為,既然光明乳業把企業形象及品牌形象均“鎖定高端”,也自稱有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,萬一出問題就用最大的誠意主動來承擔責任。那就應該讓消費者看到誠意,拿出真正讓消費者信得過的高端產品來。中國為何很少叫得響,能長久不衰的品牌?問題多數出現在缺少誠信上。產品一旦賣得好,就產生瞭“蘿卜快瞭不洗泥”的念頭,開始粗制濫造,把消費者當成傻瓜,直到名聲臭瞭,後悔晚矣!沒有哪一個百年品牌是靠欺騙得來的。誠信,才是企業立足之本。而誠信正是中華民族的美德,是做人之本,立業之基。從古至今,中國人中有很多誠信的楷模。秦末的季佈“一諾千金”世代傳頌;晉商的代表喬致庸為瞭保住誠信經商的祖訓,不惜自己賠本也不讓顧客吃虧。 誠信就像人身上不可缺的鈣,沒鈣的人能站立嗎? 沒有誠信,何來尊嚴?賺錢固然重要,但失去誠信,沒人買你的東西瞭,你還能賺到錢嗎?中國的消費者是最實在的,要取信於消費者隻有用質量過得硬的產品。希望企業能從光明乳業事件中吸取教訓,也希望光明品牌真正對得起“光明”二字。《中國檢驗檢疫》2012年10月刊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2-11-23/148283326.html
- Sep 12 Sat 2015 15:36
光明乳業不光明的代價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